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大 中 小
|
《槐乡五月》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练习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的迷人景色和槐乡五月孩子的美好品格.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绘了槐乡五月到处盛开着洋槐花的美好景象;第二自然段描写了设想中走进槐乡的小朋友定会闻香沉醉,受到热情招待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叙写了孩子们用槐花装点自己,表现了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则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学生喜欢这类语言诗化,意境美妙的课文.根据本文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们的季节. 二,说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教学方法要从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和好学的角度来思考.根据本课的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我准备在课堂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创设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使他们更快,更好,更准,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2,问题促进法.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中开始的.有疑问才有思考,才有发现和创造,新课标也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创造潜能——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而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使阅读转化为一种内在潜能. 3,导读法.读是小学语文阅读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多读,并且读出感情来,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情感,新课标也十分重视朗读.在教学中要将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有重分朗读的时间,并设计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完成词句的训练,在读中完成语言的积累.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越俎代庖,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采用质疑法,自渎自悟,品词析句等方法来理解课文. 四,说程序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在我们中国,有茶乡,因为那里盛产茶叶;有橘乡,因为那儿的柑橘远近闻名.还有一个地方,那里每到五月份,到处就会开满了洁白似雪,芳香醉人的槐花,可美了!于是,人们称这个地方为——槐乡. (板书)大家想去那看看吗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五月》.(完成板书)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 自由读课文,要求: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圈划生字词, 并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的喜欢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2,检查自读情况: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 3,分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及时纠正. 4,你对槐乡五月有了什么感受 5,课文哪一句最能概括你现在的总感受 (出示最后一句,读) 读了这一句有什么问题 (这一环节用了质疑法.古人云:人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应努力营造开放的民主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从这个句子中大胆质疑,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细细品读,体验美. (在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运用了自读自悟的方法,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后,交流:读了这一段话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反馈顺序,随机利用电教手段展示槐花的色,形,使学生更快,更好,更准,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背诵的目标;在这段话教学中还让学生运用品词析句法,因为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段都是诗,作者的悟感常常隐藏在文字深处,在这段话中教学生抓住文中的跑,浸等字词,读读,议议,品品,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到槐乡孩子高兴的情感.) 你觉得怎么读 (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你们读得真美,老师被你们这么一读,好象来到了五月的槐乡,还碰到了一位正傻乎乎卧在槐树下的外乡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吗 小组读第二自然段,并分角色表演. (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能让他们自己去表演,去表现,他们乐此不疲.通过他们的语言,神情,动作的表现,体会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交流你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不管用什么形式教学,都不能离开文本,在这里通过这一形式让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指导朗读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看图说话,是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再通过与文本的比较,不但加深了课文内容的记忆,而且不断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是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4,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欣赏着槐乡的美景,感受着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活泼幸福,你最想对五月的槐乡说些什么 导读第四自然段. (这时的感情朗读一切都水到渠成,不须花太多的时间进行指导朗读.) (四)各显神通,积累美,表现美. 作家为我们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来,你们想与你们的朋友,家人共同享受吗 准备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 (不必强求一致,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种形式表现美.背诵形式的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其他形式可在课堂内展示表现成果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annianji_518_14483.html
分享按钮 |